YiMaiKang
亿于诊断,脉向世界,传递健康
Devote to diagnose,Toward  to the world,Deliver health

分类文章
广东亿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AMH相关指南共识介绍
来源: | 作者:pmo362848 | 发布时间: 2019-02-12 | 1185 次浏览 | 分享到:

skrrrr!卵巢相关疾病评估指标—AMH


27岁的李女士是一名高中教师,一直奋斗在教育事业的一线。但*近一年里,她发现自己的例假来得不规律,起初她也没有当回事,觉得可能是工作太累导致的。直到后来,李女士发现自己的脱发问题越来越严重,下颌还长出黑黑的毛发,脸上的痤疮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蹭蹭的往外冒……这些症状让还未步入婚姻的她非常焦虑,于是带着忐忑的情绪去医院做检查,结果提示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李女士至今对检测结果仍感到难以接受:“我才二十多岁,怎么就患上了卵巢疾病?”其实,现代女性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在寻求工作、生活、家庭平衡的同时,往往会忽略身体发出的各种警告。


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同胞对于月经紊乱、体重攀升、妇科问题增多等等情况一定要重视起来,因为这很可能是卵巢在报警!



AMH—反应卵巢健康状况的一面明镜



AMH 是由卵巢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是卵泡生长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 AMH在早期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卵巢反应性及诊断卵巢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AMH辅助诊断卵巢相关疾病的临床指南共识。



多囊卵巢综合征



根据《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内分泌专家共识》[1],李女士所患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高发年龄就在20-35岁之间,我国育龄期妇女患病率约有5.6%。


PCOS是一种卵巢功能异常的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或排卵异常,高雄激素相关症状等[2],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给大家总结了一张PCOS的临床指南图。



目前,窦卵泡计数(AFC)是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金标准,一般来说,单侧卵巢卵泡12个为诊断临界值,但由于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可以辨认更多的卵泡,这个临界值已经遭到了质疑。


相比之下,AMH是由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颗粒细胞分泌的直接评估指标,其检测不受月经周期的限制,可以更直接、更准确的评估PCOS。鹿特丹标准[3]提出AMH未来或可替代AFC作为PCOS的诊断金标准!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指女性在40岁之前卵巢活动衰退的临床综合征,以月经紊乱,伴有高促性腺激素和低雌激素为特征。


这里小编同样是将对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专家共识指南整理成了一张图,方便大家理解。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激素补充治疗专家共识》[4]提出,AMH水平可间接反映卵巢内卵泡的数量,是卵巢储备更直接的指标,因此能够较准确的诊断POI。



卵巢低反应



女性生育年龄延后,导致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高龄女性逐年增加,对于年龄>35岁的女性而言,卵巢对Gn的反应性下降是影响妊娠率的重要环节,在辅助生殖促排卵过程中,大约有9%~24%的人发生卵巢低反应。


卵巢低反应(POR)是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n)刺激反应不良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卵巢刺激周期发育的卵泡少,血雌激素峰值低,Gn用量多,周期取消率高,获卵数少和临床妊娠率低。



根据2015年发布的《卵巢低反应专家共识》[5]目前AMH是*可信和*准确的卵巢储备预测因子之一。


共识还指出,AMH 水平在自然周期各阶段均无明显波动, 因此其检测不受月经周期的限制, 而且在不同的月经周期中也相对稳定,相应预测价值优于传统指标bFSH和INHB。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内分泌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 34(1): 1-7.


[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及指南专家组。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 53(1): 2-6.


[3] Chang J, Azziz R, Legro R, et al. 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ong-t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J]. Human Reproduction, 2004, 81(1): 19-25.


[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激素补充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6, 51(12):881-886.


[5] 武学清, 孔蕊, 田莉,等。 卵巢低反应专家共识[J]. 生殖与避孕, 2015, 35(2):71-79.